向亿万农民致敬,振兴农村指日可待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农民一年的辛勤耕耘,期待金秋时节的硕果累累。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亿万农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

丨传统农业,如何跟上时代脚步?

在遥远的云南南部,连片的哈尼梯田,美若仙境,空气中弥漫着红米的清香。63岁的哈尼族人普贤格,正和他的老伴儿在这片梯田里,熟练地挥舞着镰刀,割着金灿灿的稻谷。

“哈尼族人世世代代都是农民,我们从生到死,都伴随着这片梯田。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方式”。

年前,躲避战乱的哈尼祖先们来到云南哀牢山,围山而建,用心改造与维护这片最多可达级的梯田。千年以来,他们按照祖先留下的法则勤劳耕作。遍布全山的古老引水渠,汇集每一滴雨水用来灌溉,全村共用的发酵池从不浪费每一块有机肥料。5月节,人们挖开蓄水池,让肥沃的养料顺山而下,哺育着每一块田地。他们在这里培育的是现存最老古稻——哈尼红米,天以上生长期,使得红米清香怡人,营养丰富。

助农扶贫

“谷子能卖个好价钱”成了他们多少年以来最大的心愿。然而山高谷深的地理环境,单打独斗、自产自销的种植销售模式,以及年轻劳动力的流失,让梯田上哈尼族人发展脚步变得异常缓慢。截至目前,这里仍是国家级深度贫困县。

助农扶贫

年初,善品公社经过近半年的调研评估,决定在当地开展“互联网+扶贫”,随后组建了红河县善品良田产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发展了首批户认证农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8户),建立了一套科学、规范、细致的红米种植技术规程。整合内容电商和企业资源,多方对接市场,当年合作社人均增收超过元,哈尼族的农户们首次尝到了“触网”的甜头。

助农扶贫

“听说今年不少年轻人都要回来咯,大家已经开始觉得家乡的发展是有前途的”,普贤格说到,“这种有盼头的日子真好。”

丨初次触网,十几年梦想一朝变现实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区建山乡飞水村,这里山峦叠翠,夹金山的雪水顺河而下,陡峭的山坡上种满了猕猴桃,金秋时节,一颗颗红心猕猴桃挂满枝头。

助农扶贫

“今年收入肯定要过万,感谢大家的支持,让我们这里的猕猴桃卖出了好价钱。”村民王绍旭正在果园里忙活着,汗水不停顺着他的脸颊流下,丰收的喜悦却在眼睛里闪闪发光。

助农扶贫

可谁曾想到,这里曾经还是省级贫困村,和中国大多数农村一样,农户基本是单家独户的分散生产,彼此很少开展有效的产销合作;农户早就习惯了按照自己的“经验”对果园进行管理;每年产品成熟上市,大都会卖给来村收购的“商贩”,极少数“有些本事的能人”,会自己开车拉到城里的农贸市场或者去外地跑市场,但是,每年的市场行情并不稳定。

助农扶贫

18年前,当时的村支书开始带领全村发展猕猴桃产业,却也困难重重,即使生产出质量较好的果子,也因市场渠道和品牌等原因,导致销路一般、农户增收困难。直到四年前,他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结缘,第一次的推广,就产生了元的交易额,并得到了舒淇、Hebe(田馥甄)和杨幂在微博上“力挺”。

助农扶贫

尝到甜头的农户逐渐从最初的“不相信”转为“跟着干”。短短几年,蒙顶山红心猕猴桃就享誉全国。今年,上市仅一个月,合作社示范基地的猕猴桃已经销售殆尽,有效订单突破了10万单。四年里,合作社的订单处理能力从最初的每天多单到如今每天最大峰值能过万单。

改变的力量,原来如此强大。

丨路非坦途,前行不易,好在我们已经在路上

过去三年,我们支持贫困农村地区小农户抱团合作,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通过互联网多渠道对接市场,最终用市场的力量助农脱贫增收。

过去三年,我们的足迹从四川雅安到山西隰县,从吉林舒兰到云南红河,从广西田东到新疆巴里坤……

我们见证了越来越多小农户的改变,他们怀着对土地的感情和敬畏,通过诚信劳动生产出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我们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信任,大家以责任消费、品质消费的方式,购买善品公社出品的产品,放心地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品尝。

见证改变是一种幸运。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lanzx.com/slszz/1322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