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道教祖庭,本溪九鼎铁刹山,原名九顶铁

“辽东半壁万峰连,长白高欲插青天。

奔赴南下四百里,山脉如龙走蜿蜒。

突尔腾空一昂首,九顶陡绝矗云巅。

自昔著名曰铁刹,云光洞里八宝携。”

这是辽阳拔贡白永贞题东北道教祖庭九顶铁刹山的著名诗句。

然而,此山原名并非铁刹而是“铁叉”,这在古代小说《封神演义》,以及旧《辽阳县志》中都有记载。

据考,改铁刹山为铁刹山的人,系道教龙门派第二十代弟子觉明德。

《铁刹山志》曾载:“铁叉山之名流传最古……至三清观觉住持明德以铁叉二字名称鄙俚,始改称铁刹山。”另有一说,觉明德之所以改铁叉为铁刹,皆因“刹”是古庙,虽一字之差却神韵尽出,寓意古刹如铁,清虚冲天。

《铁刹山道士觉明德传略》中说,觉明德(满族),是辽宁铁岭人,生于清同治七年(年),祖籍在新宾,系清朝皇族爱新觉罗的后裔。

他幼秉庭训,发奋读书,聪明伶俐,通四书五经,喜游山玩水,尤好黄老之学。年纪稍大的时候,父母欲为之娶妻被他拒绝,为了逃婚竟躲进了深山老林。父母相继病故后,觉明德将父母殡葬大事料理完毕,便开始四处游访。

清光绪二十年(年),他来到本溪九顶铁刹山上,看到此山山水清佳,欣喜找到了长春福地,倍感可以了却平生之愿,遂欲拜铁刹山监院张圆慧为师。

但是,因张监院性情暴烈,唯恐一旦拜其为师,便要接受龙门派清规戒律约束,弄不好可能有伤师徒的感情。觉明德考虑再三,最终选择以俗家弟子的身份拜张为师,以便与其他道徒相区别,日后再伺机履行正式出家之程序。这样,觉明德便成为道教龙门派第二十代俗家弟子。

由于觉明德办事精明、学识较高,很快便受到恩师张圆慧的赏识与倚重。

张监院感到自己年事已高,精力有限,遂将铁刹山庙事交与他代理。觉明德边代理庙事,边设馆训蒙,并收弟子果至心为徒。

不久,因铁刹山与佃户刘富发生庙产诉讼,张圆慧监院至兴京(今新宾)侯案,觉明德收留了来铁刹山出家的凤城人炉至顺(炉向阳),并亲自教果炉等人读书。

张监院羽化后觉便住持三清观,他经常在铁刹山云光洞和郭祖塔下的洞中练修静坐,因为旧学根基坚实,到铁刹山后又博览群书,通晓道学佛经,才识日渐精进,遂成为兼通佛道的知名学者,在东北道教界声名鹊起。

从清光绪二十年(年)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年),觉明德前后在铁刹山生活了12年,为加强对铁刹山三清观各项事务的管理采取了诸多举措,功劳显著。

觉明德到山后,足迹遍及九顶铁刹山各个角落,对山中整个形势了如指掌,对全部景点进行了系统勘查考证,由衷感到铁刹山气势巍峨雄伟,香火绵延不断,实乃关东名山,但其各处风景名胜尚缺少详尽记载,某些景观名称匮乏文化底蕴,于是在多年踏访和反复推敲的基础上,为铁刹山各处景点重新进行了命名。

觉明德认为,铁叉山其名虽然流传已久,但“铁叉”二字与关东名山的伟岸恢宏、龙门道统的博大精深相去甚远。考虑山名早已流传四方,所以称谓不易全改,于是仅仅斧正一字,将铁叉之“叉”,换作铁刹之“刹”。

觉明德对铁刹山的实地踏查及重新命名,极大地提升了作为道教圣地名山的文化品位,使朝山进香的信众及旅游者于饱览铁刹山胜迹之余,平添了一份艺术享受,引发了一段思古幽情。

对此,《铁刹山志》曾有多处记载。如“觉师明德厥功甚伟,觉师硕学颖悟,会通仙释。在观中收徒授课教育有方,及门者如坐春风,如沾花雨。在院十二年,措置设施有条不紊。”又如“觉师硕学隽才,神机敏悟,胸有智珠,汇通玄理。于铁刹山全部形势,经营点缀皆赐以嘉名。于观中弟子则教育有方,普施化雨,冀共成材,以迪前光而承道统。”

清光绪二十八年(年),铁刹山三清观重修工程竣工,觉明德倍感欣慰,亲自撰写了笔锋绮丽、辞彩飞扬的《重修天官庙下院三清观碑文》。

经过多年苦心经营,铁刹山庙事日渐兴盛。

清光绪三十一年(年),觉明德决定云游四方,参访各处名山。遂命弟子果至心等驻守三清观,自己携炉至顺从本溪出发,先到沈阳太清宫(铁刹山三清观之下院)小住几日,然后乘火车赴鞍山,先后到千山无量观下院和上院,印证了千山道教开山祖师刘太琳系铁刹山郭守真的弟子。

随后东游凤凰山,再沿江渡海,抵山东烟台,参访了胶东道教名山——崂山和昆嵛山(姑余山)烟霞洞。访罢烟霞洞,觉明德不想继续云游,委其弟子炉至顺住持铁刹山三清观,师徒至此诀别,觉孤身一人来到吉林省舒兰县火轮川清风谷一座叫素月庵的庙内隐遁静修。

后人有诗,对龙门派第二十代弟子觉明德的人品学识作了高度概括。诗曰:

“多才早慧几生修,妙手文章五凤楼。

穷得仙源为道侣,忘交贵胄薄王侯。

云停维岭笙吹晋,梦入华胥蝶幻周。

人自飞升余韵在,一天风月四山秋!”

溯源九顶铁刹山,其称谓除有“铁叉”与“铁刹”之重要改动外,还有“九顶”与“九鼎”之较大争议。有专家指出,翻阅《封神演义》多处描写铁刹山,均称九鼎铁叉山,不作“九顶”。“鼎”,在古代乃国之重器,故有一言九鼎之说。

长眉李大仙碑铭曰,“岁二十五,九鼎炼丹”。意思是他渡厄真人,自己二十五岁就隐居铁刹山炼丹修道。

史载,唐元宗曾下诏曰:“下有方士真人,金鼎石宝,上有明星玉女,仙草琼浆。”据此“九鼎炼丹”和“金鼎石宝”两句,便可更易九顶铁叉山其名为九鼎铁刹山。

九鼎之“鼎”,既指道教炼丹之鼎炉,又彰显本山三峰鼎足、辽东三山鼎立(铁刹山、千山、医巫闾山)之大气象,可收一语双关之妙,亦正应了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玄机。

“九顶铁叉山”这样一个世俗的名字,经过正名为“九鼎铁刹山”,名正词切,典雅神圣,尤显千古道刹固有的仙风道骨乃至天道神光之大象。

欢迎朋友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lanzx.com/slszz/1304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