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共克时艰战ldq
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18名会员到北京参观影展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吕静波主席(右一)等领导在观看吉林省会员作品
前言
共克时艰战“疫”有我
防控疫情?吉林在行动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华民族又一次面临严峻考验。
疫情就是命令。吉林省委省政府迅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白山松水间全面打响。从吉林大地到江城武汉,医务工作者悬壶济世,默守初心,勇敢逆行,护佑无数生命;从城乡社区到深夜寒冬,社区工作者披星戴月,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筑起铁壁铜墙;从城市门户到隔离红区,干部群众日夜坚守,身先士卒、恪尽职守,呵护岁月静好;从工厂车间到抗疫一线,科研人员攻坚克难,淬炼坚守,使命不怠,诠释信仰忠诚……
爱心善举不断发生,感人事迹不断涌现,温暖的画面也被永远定格。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聚焦我省疫情防控一线,用镜头记录下一个个珍贵的画面。她们的镜头中有战胜病魔,和患者紧紧拥抱的医护人员;有顶风冒雪给居民送去生活必需品的社区工作者;有雨夜依然坚守的公安干警;也有武汉抗疫归来,深深亲吻怀中婴儿的年轻爸爸……女性特有的细腻观察和感知,让她们的作品充满了温暖和力量。她们手中的镜头既对准了抗击疫情过程中的大场面,又于无声处听惊雷,撷取战“疫”中的一朵朵小浪花,慧心独运,滴水藏海,以小见大,闪耀人性的光辉。作品虽材料体积有限,但却能在方寸之地积聚起巨大的爆发力,在带给参观者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也不禁让人一次次驻足深思。
此次作品展共展出40位女摄影人的40幅(组)作品,她们用这种形式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勇士们致敬,同时弘扬正气,传递正能量,为全面打赢疫情防控的阻击战凝聚起强大合力。
光影交织,瞬间凝固成永恒。这一张张照片记录了历史,温暖了岁月,给人以前行的力量。
以下为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会员参展作品:
《逆行者》辛雨桐摄(医院护士、吉林省援鄂医疗队员)
年2月18日,在武汉市江夏区长江青年城,医院驰援武汉医疗组入舱前的合影留念。无畏生死,不计报酬,是我们临行前的誓言。和平时代,我们是白衣天使,疫情当前,我们是白衣战士,能和全国无数的医疗战士并肩作战,为祖国的昌盛人民的安康贡献力量,义无反顾,无尚荣光。《“辛”心相连》金彩云摄(作医院护士、吉林省援鄂医疗队员)
年4月5医院更衣室互助穿防护装备,做彼此的保护神!年2月25日凌晨1点多从武汉同济中法新城院区下班回酒店,护士张红已瘫睡在大巴车上。
年3月25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中法新城院区,25度的气温下,刚从隔离病房出来的护士陈璐的衣服已湿透。
队员在上班前将吉大一院第五批援鄂医疗队所有队员的名字写在防护服上,寓意所有困难我们一起扛。
《明志》张鸿雁摄(作医院肿瘤血液科护士长、吉林省援鄂医疗队员)
年3月8日,为了更好地完成抗疫任务,部队兵哥哥到驻地美丽豪酒店为美小护李晓慧剪发!《援鄂点滴》张丹摄(作医院护士,吉林省援鄂医疗队员)
向一位听力不好的老红军传递需要休息的信息
为一位病情变化的患者进行血浆输入
一位康复中的老军人,向国家和照顾他的护士敬礼
《“鄂”照》赵越摄(作医院护士、吉林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
在武汉驻地临返回吉林省时给发的证书。年3月15日,吉林省援卾医疗队第一批医疗队队员在请战书上签字按手印,表达抗疫的决心。
在疗区查房
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俊玲主任与医疗队医生查房讨论病情
《我的勋章》李晓静摄(作者系吉林日报记者、吉林省支援武汉前线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吉林省融媒体武汉报道组组长、临时党支部书记,年9月8日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年3月23日,吉林省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在即将返回吉林之际,队员们工作的华中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为队员们颁发了纪念证书,感谢他们的无私无畏。队员将证书高高举起,自豪之情溢于言表。《特殊的礼物》王珂摄(作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教授、博士导师,吉林省支援武汉第二批危重症救治医疗队医疗组组长,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
即将离开武汉,吉林省援鄂医疗队队长张义全代表24家医院名援鄂医疗队员以及万吉林省人民的祝福,将防护服作为特殊的礼物赠送给医院中法新城院区。
七十天的战斗,一生的难忘,防护服挡住的是病菌,却挡不住你我内心的火热,你说:也许你不在记得我们的容颜,但我们的名字将会在你的心中驻足。而我们,不仅留下我们的汗水,我还留下了对你们的牵挂与惦念,情意的蔓藤从此撒满心怀。
《我们一起打胜仗》袁莉摄(作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护士,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
年3月22日拍摄于武汉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新冠肺炎发生,全国医疗队聚集在武汉,通过大家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胜利!此图为吉林队的我们送别圆满完成任务陕西医疗队的战友时拍摄,看着他们穿着统一服装,并且衣服的后背上印着我们一起打胜仗的字样,感觉他们是最美的风景。医院中法新城院区我们曾经共同的战场,再见来不及握手!《再见》金春玲摄
年2月19日吉林省通化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出征仪式《我用快门致敬白衣天使》陈黎摄
该组照片医院,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终于在年6月7日解除封城,在人们欢呼跳跃之时,守护在发热隔离病房的医护工作者依旧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严谨的工作着。《核酸检测》谭亚静摄
年5月9日,稻乡之城——吉林省舒兰市,一场突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封城了。吉林支援舒兰第一批医疗队,白衣天使在小区内逐一给百姓做核酸检测。南丁格尔的榜样,激荡着你火热的情肠,舍小家为大家,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巾帼先锋须眉不让,写上这段历史的诗章。你的荣光人民会永恒不忘,致敬最美逆行白衣天使。《复工的牙医》宋静茹摄
在疫情从中风险降到低风险再到抗疫常态化的时候,各行各业陆续复工复产了,人们的生活逐步走向了正规。图为:复工后的牙医在工作。《特殊时期的快递员》禚跃菊摄
年3月2日,吉林市船营区碧水山城小区大门前。为防止疫情扩散,小区实施严格管控,快递员需要在大门外发放包裹,他在风雪中耐心地等待,为每一位取件人找件。
《宣传到户》常丽摄
年2月2日11点53分,梅河口土地资源局的干部们利用午休时间到包保的怡园小区挨门拚户的分发酒精和防止疫情扩散及消毒方法的宣传单,图为家中无人的就把宣传单贴到在门上。《今天我是战士》王树立摄
年5月24日19点10分,在吉林市龙潭区吉化住宅小区。当时出现舒兰疫情,为保护居民生命安全防止疫情扩散(社区招募志愿者),这是志愿者在做疫情防控消杀处理,喷洒消毒液。《长春站战“疫情”确保客运》张秀杰摄
1月29日,长春站G次列车开始检票作业,旅客陆续通过电子客票检查进站。2月1日长春站客运员全副武装准备上岗。铁路有我,使命必达!
2月4日,拍摄于长春站候车室。长春站工作人员对候车大厅全面消杀。
2月6日,长春站工作人员在电脑屏幕上监测旅客体温状况。这是现代化体温检测设备,旅客进站经过检测仪不停留,工作人员即可知道体温状况。做到一个也不遗漏。
2月13日长春站K列车上,乘务员疏导旅客安全上车之后,打出手势,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2月16日,长春站候车大厅,一位旅客背着包,打着电话。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人们的自觉防护与逆行的白衣天使一样,风雨同心,共克时艰。
3月1日长春站A1出站口,工作人员对出站旅客进行排查。
3月1日长春站,安检人员在引导旅客有序安检。
3月21日长春站随着疫情的阶段性胜利,农民工们也将踏上火车,去往工作所在地安全有序复工复产。
《夜幕下的人民卫士》赵欣摄
年6月17日晚拍摄于长春火车站,停业了数月的万达夜市恢复营业,站前分局女警长王佳冶带领警员到夜市及站前广场巡逻。
在电子大屏前巡看南站秩序用无人机巡查站前南北广场
在万达广场巡逻
在站前万达夜市巡逻
在火车站北广场夜巡
《高速路口的值守》曹悦摄
年2月1日,四平市伊通县高速口,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值守。《卡点值守》潘桂霞摄
年6月4日晚7.30分,吉林市高新区新北街新屯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56岁的代秀杰(左一)和晚班的志愿者,还在卡点值守。《卡点守护人》赵玉娟摄
年5月29日晚上,蛟河市人社局机关干部冒雨坚守在高速引线疫情卡点上。《隔》董丽君摄
拍于年5月23日,吉林市二次疫情的高峰时刻。根据防疫需要将珲春街与吉太胡同交汇口进行封闭。这是一个食品加工、生活服务最集中的区域。为了隔离后保经营、保服务,人们将隔离网变成了面对快递员和消费者的信息墙,五花八门的信息板儿,成了特殊时期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风雪中的坚守》王旭东摄
年2月15日,疫情期间白山市爱林村村书记带领村干部到村中宣传疫情防疫事项。《雨中守护》吴春梅摄
年5月31日,寒夜已深,大雨不停,雨水打湿了脸颊,积水灌湿了鞋袜,但防疫路口的工作人员仍在一丝不苟地进行着测温、扫码。《平安校园》李春影摄
校门口师生入校前体温检查,体温正常凭绿色通行码方可进入校园。凭在校外体温正常的检测表进入校园,学生排队在等待进入教学楼。
“三门三岗”入楼测温,体温正常才能进入各班级门口。
体温正常学生排队进入班级。
上课期间学生单人单桌保持间隔1米以上,教室门敞开通风。
室外课间保持1.5米以上间隔。
午餐期间由负责取餐的学生代表取餐。
午餐期间实行单人单桌间隔2米以上分批就餐。
放学前去领取消毒液。
《窗里窗外》史艳伟摄
年3月,母亲不放心第一次当志愿者的女儿丁元红,冒雪骑车赶到防控卡点,正赶上女儿换岗在室内歇息。《风雪中为控疫坚守》吴婷摄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小区施行了封闭管理,只保留一个出入口供居民进出,并增设了对入园居民的信息核实和体温检测的区域。社区工作人员每天24小时对入园居民逐一核对、测温,不畏风雪,只为控制疫情而坚守。《百姓的贴心人》高明芹摄
吉林省白城市洮北区就业服务局党委书记于砚华,人们都称她为人力资源市场里的“就业红娘”百姓贴心人。年疫情期间,她线上线下一直亲情服务百姓,为企业牵线搭桥,企业出现用工荒了,她跟着忙招工;求职者找不着就业门路了,她给辅导培训。这位用工双方的“贴心人”,人们亲切称她为“于姐”。
《妇青共建绿美桦甸》于辉摄
为弘扬“五四”精神,凝聚青春力量,加快桦甸市城乡绿化进程,助力乡村振兴发展,年4月26日,桦甸市妇女联合会、共青团桦甸市委员会组织团员青年在盘桦公路旁义务植树。
《英雄凯旋》陈慧颖摄
春暖花开日,英雄归来时。奋战2个多月的援鄂抗疫英雄胜利返回长春,家乡人自发组成欢迎队伍,挥动的旗帜和手臂像热情的海洋,用隆重的礼仪迎接抗疫英雄回家。《婆媳相聚》张桂芝摄
年4月11日,援鄂抗医院泌尿外科护士长、吉林省劳动模范张亚范光荣归来,婆媳相聚。《宝贝,妈妈好想你》迟晓霞摄
年4月12日,医院援鄂医务人员凯旋,归来的母亲紧紧拥抱着儿子。《春雪颂歌》冯健男摄
年4月22日,长春飘起潇潇春雪,吉大一院支援武汉医疗队回家欢迎仪式,在春雪中进行。《妈妈,我来接您!》傅菁林摄
年4月20日,医院第三批驰援武汉的医疗队圆满完成了党和国家交给的救治任务后,带着武汉人民的感恩和吉林人民的厚望凯旋。医疗队员宫旭影的丈夫和女儿早早的来到欢迎仪式现场,女儿举着妈妈的照片骑在爸爸的脖颈上翘望着凯旋门,迎接英雄妈妈的回来!《自我防护》高桂梅摄
年2月19日疫情最重的时候,在四平市铁西区天桥上,几乎没有行人,突然在人行步道上走来一个人,头上套个大塑料袋,因为是中午光线强透过塑料袋看到这位女士带着大口罩,大沿帽子,胶皮手套,全副武装。《脱下战袍的母亲》金玉秀摄
年4月11日,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袁莉回来了,抱着1岁多的儿子喜极而泣。穿上护士服,她是战士,脱下战袍,她更是位母亲。《爸爸回来了》王慧岩摄
张付良,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医院第五批援武汉医疗队队员。2月7日赴武汉,历时62天,隔离休养14天,于4月22日返回长春。抱着已经六个月大的孩子,心里真是百感交集。《这是我妈妈》郑淑英摄
年4月12日是医院援鄂医疗队全体队员回家的日子,亲人们都已在“英雄榜”前等候多时,这个孩子由家人托举着,用稚嫩的小手用力地指向了妈妈“张爽”,这一刻,我迅速的按下快门,记录了亲人们对着熟悉的名字,那期盼的目光。《免费消杀》李雪松摄
年2月22日,大雪纷飞,长春东岭南街,长春应急救援队志愿者为过往车辆免费消杀。《松原,我回来了!》张晓彦摄
“医院感染科的石主任,医术高、医德好,是院领队!”在欢呼声中,他激动地双手紧紧握拳,举过头顶,高喊:“松原,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远方的《祖国颂》歌声雄壮激昂……《江城春暖英雄凯旋》李花子摄
年4月11日,吉林市支援湖北医疗队凯旋归来,江城人民以最高礼仪在共和国广场欢迎英雄凯旋。图为欢迎仪式现场,英雄与家人见面激动人心的时刻。这是一次极好的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吉林省女摄影家协会的会员们参观了各省女摄影家的作品。
前言:李晓静视频:赵玉娟赵贵森编辑:赵欣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lanzx.com/slsxw/10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