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疫情防控再升级零星病例会导致大暴发
北京的疫情防控形势,在短短几天之内变得严峻起来。
6月11日,北京市西城区确诊1例新冠肺炎。
6月12日,北京市确诊6例新冠肺炎。和前一日的确诊病例一样,这几位患者近期都没有离开过北京。
当天晚上,《新京报》发布消息称,相关部门从切割进口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到了新冠病毒。
6月13日上午,北京卫健委发布消息称,在丰台区和海淀区的多家农贸市场采集的咽拭子样品中,共有46份阳性结果。
同时,辽宁卫健委发布消息,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例,均为前一日北京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
这一切,离6月6日北京宣布将应急响应从二级下调至三级,刚刚过去不到一周时间。
一条条的新闻从手机弹窗里PUSH过来,北京的疫情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针对大家关心的几个问题,我们一一回应解答。
每一位新冠患者确诊后,都想知道一个问题——我是怎么感染上的?
实际上,在新冠的传染链条上,并非每一位患者都能找到“上家”。
就像上个月始于吉林省舒兰市的小规模疫情爆发,当地出现31人的聚集性疫情,但第一位确诊感染的市公安局女洗衣工如何被感染上,答案至今未知。
这跟新冠肺炎的流行病学特征有关。
回到年,当时的SARS疫情之所以能在6月份就彻底控制下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SARS感染者的症状表现非常明显,重症率高达40%左右,病死率将近15%,很少有无症状感染者[1]。
重症率高,对患者来说很不幸,但对防控体系来说却是幸事。在严格隔离措施下,很容易就能控制传染源。
打仗最怕埋伏在丛林里的敌人,疫情防控也是。
同样是冠状病毒、且重症率更高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之所以最后没闹出大动静,也是类似的道理。
(年的非典疫情,北京在严格防控下,新增确诊人数迅速下降,直至消失。
图片来源:royalsocietypublishing.org)
相对SARS和MERS,新冠肺炎的重症率和病死率并不高。
根据之前香港大学团队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武汉有症状的新冠患者的病死率为1.4%[2]。而新冠病毒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核酸检测覆盖面越广,发现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可能就越大。
(4月份国内三地每日新增确诊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数量。
图片来源:据各地卫健委数据自制)
以广州为例,4月核酸检测阳性人群中,有85%是无症状感染者。
在湖北4月的筛查中,同样发现了大量无症状感染者。
而彼时,北京的核酸检测发现的几乎都是确诊患者,很少有无症状感染者。
北京最近几日开始在农贸市场进行局部核酸普筛,也发现很多感染者是没有症状的。
在6月12日检测阳性的52人中,6人有症状,46人目前无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占比88%,接近广州的数据。
大家也可以参考国外其他城市的数据:
波士顿是美国疫情最早爆发的城市之一,根据当地5月份随机筛查结果,大约10%的受试者抗体筛查呈阳性;在没有症状的人群中,核酸检测阳性比例为2.6%左右。
根据5月15日数据,波士顿万总人口中,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名,也就是说,确诊患者占比大约是0.24%[3]。
简单来说,在整个波士顿地区,每10个健康人中就有1个携带新冠病毒抗体;在这些携带抗体的人里,每4个人就有1人核酸检测呈阳性;在这些核酸检测阳性的无症状感染者当中,10个人中只有1个是确诊患者。
大量存在的无症状感染者,必然给病毒溯源工作造成困难。这不仅发生在吉林舒兰、北京和中国其他很多地区,同样也发生在国外。
根据日本《读卖新闻》对过去两周(5.23~6.5)名新冠感染者的分析,感染路径不明的人群占到了55%[4]。
根据名古屋地区提交的数据,截至本周五共确诊名感染者,无法溯源的比例也达到了26.9%(见下图)。
也就是说,在名古屋地区,每4名感染者中,就有1名可能找不到传染源。
(图片来源:日本《读卖新闻》)
无法找到传染源,普通人自然会出现一定的恐慌。
而恐慌之下,人们就会不断猜测,草木皆兵。
正因如此,当媒体称“切三文鱼的案板上检出新冠病毒”后,很快引发舆论焦点。
先说一下我们对新冠病毒已知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三点。
1.根据中国-世卫组织发布的联合考察报告,蝙蝠最有可能是这类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宿主,然后通过在某种中间宿主上的进化,最终传播给人类。
2.新冠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而接触传播的基础也是飞沫传播,这些病毒主要来自于呼吸道的分泌。
3.新冠病毒入侵宿主,主要是通过自身一种叫Spike的蛋白,与宿主细胞上一个叫ACE2的受体结合来实现。
(美国CDC发布的新冠病毒示意图,红色的凸起就是spike蛋白。
图片来源:美国CDC)
根据这三点,可以简单推导一下三文鱼和新冠病毒的联系。
1.三文鱼是海洋鱼类,中国进口的三文鱼主要来自丹麦、智利和挪威海域。三文鱼祖祖辈辈可能都没见过蝙蝠长啥样。
海鸟和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何况千里之外的蝙蝠。
2.三文鱼作为鱼类,是没有肺的,自然不存在飞沫传播的生理基础。虽然它的其他组织(比如肾、小肠等)也有ACE2受体,但新冠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没有肺意味着没有相应的解剖学基础。
也因为这样,目前用于实验研究的所有新冠动物模型,最起码也得是老鼠或猴子。
再回想一下,你听说过人类会得流感,也听说过猪流感和禽流感,但是否听说过鱼流感?(自动脑补鱼咳嗽的画面,太美……)
3.即便三文鱼能接触到蝙蝠,也长了个肺,它还是很难感染新冠病毒。因为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新冠病毒无法结合三文鱼的ACE2受体。
之前,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的一项研究,对种脊椎动物的ACE2结构进行了建模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物种的ACE2受体存在很多差异,多种哺乳动物的ACE2受体都可以与新冠病毒结合,而绝大部分鸟类、爬行类和鱼类则不容易结合[5]。
(鸟类、爬行类和鱼类的ACE2结合力较弱。
图片来源:bioRxiv)
上面提到的任何一点都决定了,三文鱼几乎不可能感染新冠病毒。
实际上,海里别说新冠病毒了,几十年来都没有证据证明,海洋鱼类能感染冠状病毒[6]。
当然,感染和沾染是两码事,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沾染病毒,无论是门把手、外卖盒、家猫或者一条鱼,都是如此。
而沾染的可能性是有的,这个过程可能来自于捕捞、船上处理、运输、国内加工的任何一个环节。
判断这个病毒是否是三文鱼带进来的,方法是直接检测同一批次的三文鱼,看能否在鱼身上发现病毒,并且这个病毒和北京最近发现几例是同一株。
综合以上两部分,最近几日北京疫情的「零号病人」是谁,可能无法查出来,因为无症状感染者的数量,可能远多于我们现在查出来的人数。
并且,虽然三文鱼的案板上检测出了新冠病毒,但我认为病毒并不来自于三文鱼的感染。
民众当前最关心的问题就是——目前的零星病例会不会导致大规模爆发?
根据我国几个月以来的防控经验,我认为不会。
疫情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零星的案例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有限,而且也完全在一个城市医疗系统的荷载能力以内,不会击垮北京的医疗系统——
这个城市拥有全中国最强的医疗资源储备。
根据北京卫健委的通报,北京目前可以做核酸检测的机构有98家,日核酸检测能力达到9万例。
假如北京也想像广州4月份那样,实施重点区域和人群的大规模核酸检测,难度不大。
我们先前太过强调「归零」,以至于零星案例的出现都引发部分民众的恐慌。
但我一直认为,归零是很难做到的,所要付出的代价极高。疫情防控当然要做,经济也要尽快复苏,经济垮掉的话,还有什么资本去做疫情防控?
对于个人而言,继续做好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措施,对于避免疫情进一步扩散还是有重要意义的。这一点适用于北京,也适用于中国其他地区。
参考文献
[1]方飞.().Who重新评估sars的病死率和潜伏期.国外医学情报,(),3-4.
[2]Wu,J.T.,Leung,K.,Bushman,M.etal.EstimatingclinicalseverityofCOVID-19fromthetransmissiondynamicsinWuhan,China.NatMed26,–().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lanzx.com/slstc/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