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姓氏奇特的扬中人,有你认识的吗不会
上期链接戳这里↓↓↓
扬中居然还有这个姓?第一大姓居然是它?!很多扬中人居然是王室后代!!
首先小编还是要甩出这张图
▼
看不清的小伙伴看小编截的小图
▼
5-10
4及其以下
上一期推出后,有小伙伴留言说
这些小姓人数统计不准
自己认识的某一家都不止这几个人
小编也有同样的疑问
不过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这个“5-10”“4及其以下”是指的户数?
感谢大家伙的鼎力相助
上期很多特殊姓氏的扬中人已经找到了!
珍贵滴旁友们别着急
小编很快会去找你们滴~
那么,咱们继续挑些个特殊的姓氏
来了解了解它们牛叉的背景起源~
?皇这个姓一看就无比尊贵,事实上它也的确很尊贵。
皇这个姓主要有两种起源,一种是上古皇族之后,太牛叉!上期提到的宓(mì)、子、鱼等姓氏不过是某个王室后代所有,而皇呢?把他们都包括了!
第二种起源,是源自子姓宋戴公之子充石,字皇父,其子孙以王父字为皇父氏,或去父称皇氏。子姓,不多说了好吧?你懂的。我大扬中皇姓族人,速速联系小编哦~
哦对了,宋戴公是戴姓的始祖,姓戴的岛民们或许你也是王室之后哟~
?从(cōng)看清楚,“从”作为姓氏的时候念“聪”哦!从姓主要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姬这个姓上期也提到了,还记得扬中哪个罕见姓和从一样源自姬姓吗?
从姓得姓始祖为周代姬从和,以人名为氏,也有说从姓源自汉代从公即大将军信远公,但是从公是从和的第三十世孙,所以是一样的啦。
据传从公即为枞公,所以从姓和枞姓氏同宗同源同一支。如果我大扬中的从姓族人遇到枞姓的人,那你们是一家啦。
或许你对枞公不熟,但是一定知道项羽。话说春秋战国时,刘邦逃出荥(xíng)阳后,枞公负责和御史大夫周苛、魏豹留守荥阳。枞公怕魏豹投降,于是密谋周苛杀死了魏豹。项羽发兵猛攻荥阳,枞公、周苛抵挡不住,最终荥阳被攻陷,枞公被杀。可见枞公是一位忠心耿耿的将领,作为这样一位大将的后代,也是很不错的。
?阎(yán)阎姓主要出自姬姓。咦?小编发现我大扬中特殊姓氏出自姬姓的特别多。虽然都是出自姬姓,但是却不一定同支哦。
第一支,源于黄帝玄孙后稷之后,以后稷所在封地阎乡(今河北省易水一带)为氏流传至今。这支属于上古皇族血统。记住这个后稷,因为他是周氏始祖,所以扬中姓周的朋友,你或许也是上古皇族之后哦!
第二支,源于周康王(周武王姬发的孙子)的儿子周昭王,也是以封地名为氏。这其中还有个很有意思的传说。传说当时还是太子的周昭王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周康王才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神乎其神啊。
第三支,源于唐叔虞(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后代,也以封地名为氏。唐叔虞为晋国始祖,大名鼎鼎的晋文公及公子重耳,就是他的后代。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邑(今山西省安邑),后代便以阎为姓氏。
第四支,可不是出自姬姓了,而是出自芈姓。上期哪个扬中姓氏出自芈姓的你还记得吗?春秋时期,有个叫阎敖的楚国公族,他被封于阎邑(今湖北麻城),后代便以阎为姓氏。
所以啊,阎姓的岛民们,只要你们追溯一下你们的先辈是从什么地区逐渐迁徙到扬中来的,大概就知道自己是哪一支了。
对了,阎的异体字就是闫,所以这俩差不多就是一家哦。上期留言说自己和老公分别是这俩姓的微友,你俩果然是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正在开拍的《重耳传》中的重耳,有点辣眼睛啊
?弓弓姓也出自姬姓。小编觉得扬中的源自姬氏的朋友们可以行动起来修个大族谱了。
弓姓得姓始祖为春秋时鲁国大夫公孙婴齐,王室之后,鲁文公的孙子。公孙婴齐字叔公,所以后代一支取弓为氏。我大扬中王室嫡系和旁支后代真多啊!
▲公孙婴齐像
?山山姓出自姜姓,看上去好像没什么了不起哦?你错了。这里的姜,指的是上古姜氏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是谁呢?是我华夏始祖炎帝啊!而炎帝出生于烈山,故号烈山氏。他的后代,有的就用“山”作为姓氏。这一支山姓发源地主要是河内(今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
▲传说炎帝牛首人身,善于用火,也称神农氏,尝遍百草
?西西姓是现今非常非常罕见的姓氏,传说有三种起源,一是出自古时的西国(西陵古国),百姓以国为姓。二是出自战国时期魏国官吏西门豹,西门豹的后人将西门简化为西。三是出自张姓,为避祸改为西姓。
如果,你是出自西国的西姓,那就很煊赫啦。为什么呢?因为华夏始祖黄帝的正妃嫘(léi)祖就是西陵古国的人。
如果,你是西门豹的后人,不知道西门大官人是不是你的亲戚捏?开个玩笑啦。
既然有西姓,那其他东南北三个方向咧?好奇的小编查了一下,居然每个方向都是我大汉族的姓氏。而我大扬中除了有西姓,还有东姓。
▲黄帝和嫘祖
?东和西姓一样,东姓也是非常非常罕见和了不得。东姓起源于舜的七位贤友之一的东不訾(zī)。
舜是谁?尧舜禹啊宝宝们,三皇五帝中的一位,不用我多说吧?那东不訾又是谁呢?对于舜来说,差不多就是诸葛亮般的存在吧。其实呢,东不訾一开始是管自己姓东方的,但是舜总是老东老东地叫,就传下来姓东了,他也就成了东姓始祖,而东方复姓的始祖就只能让给别人咯。
后来,东不訾的有些后人,改为练姓。练这个姓真美,练霓裳,美吧?
我大扬中东姓的朋友,肯定也是智慧超群吧?在哪捏?联系小编哦!
▲神话大剧《大舜》中魏炳桦饰演的东不訾
?戌小学时,老师就喜欢把“戊”“戌”“戍”三个字放在一起教我们识别。虽然三个字字形相近,但读音与字意相差甚远。戊(wù):天干的第五位,寓意为茂,象征大地草木茂盛;戌(xū):地支的第十一位;戍(shù):军队防守。
而戌作为姓氏,小编是现在才知道哦。这个姓氏太稀有了,即使在百家姓多个姓氏中,也没收录。小编查资料发现,《康熙字典》里对“戌”的一条注释是:“姓。唐有河阳令戌盈孙。见《姓氏寻源》。”而《宣和博古图》里却记载,“南北朝时有戌盈孙,官唐河县令;周代有戌命之彝,戌姓出此。”到底哪个准确呢?
但小编又查到另外一个更感兴趣的说法:戌氏家族在元朝时曾是辽国的贵族。怎么来到扬中?设想一下,会不会是元代被明朝取代之后,当时民间称呼的“元鞑子”到处被追杀,戌氏先人为躲避这场灾难而投身于我们太平小岛,以躲避时局之难?
ps:小编最爱的金庸人物之一乔峰就曾被封为辽国南院大王,看看电视剧中服饰和史料服饰对比呢~
▲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剧照
▲网上资料
?豆这个姓看上去好萌哟~豆姓源自姬姓,你看看,又是姬姓。得姓始祖是西周初期周穆王的御马师造父之师傅泰豆氏,这句话有点绕哈。不要紧,小编帮你们捋。
造父是上古时期的名人,是伯益的九世孙,伯益又是谁?舜帝的车夫,因为驾马车技术高超,被赐姓为嬴。别看人家是车夫,那也是见过西王母,跟对舜上过大世面的人物,而且人家还是赵姓的始祖哦!所以,他的师父泰豆氏,自然也不是一般的人物咯。
豆姓有三个读音,为什么小编没有在小标题后面直接标出来呢?那当然是有原因的啊!
正常的dòu这个音不用说了,古时候通蠡,所以古音读成lǐ。还有一个读音就厉害了,是什么呢?
来,好好读一遍:tìu,连起来多读几遍,tìu~tìu~tìu~tìu~tìu——是不是很带感?读作tìu的时候呢,豆姓和上面的泰豆氏可不是同一支了,而是源自芈姓,是祝融的后代。也是很牛叉的!
对了,泰豆氏还有一支泰氏。所以,扬中豆姓的朋友,也有可能和泰姓的朋友是一家人哟。
▲著名画家张义潜所画《穆王西游图》,你找得到造父吗
?松小编怎么觉着我汉族滴姓氏都很形象化啊!
还记得颛顼(zhuānxū)吗?上期讲过哦!颛顼大帝是黄帝的孙子,是秦始皇的祖先,而松姓的来源呢,就和秦始皇有关,很有意思的小故事哦。
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不可一世,曾经带着朝中的大小官员前呼后拥,浩浩荡荡亲登泰山祭天,不料在下山途中突然间下起倾盆大雨,而山上却没有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正好山上有五棵大松树,枝叶繁茂,围起来像个大亭子,于是秦始皇就跑到松树下躲雨。不久风息雨停,秦始皇很高兴,认为这棵大树护驾有功,就当场赏封五棵松树为“五大夫松”。那时随秦始皇上山的官员,有些都还没有得过皇帝的封号,就沾松树的光,也跟着以松为姓,世代相传。再此后,就有居于泰山的人便以“五大夫松”的“松”字为姓氏,称松姓,世代相传。
泰山在哪啊?山东呀,所以如果扬中姓松的朋友如果家中以前是由山东迁居而来,那就是颛顼大帝后人中的一支,腻害!
?能(nài)看清楚哦,能姓读“耐”,不读néng,不然就闹笑话啦。
能(nài)姓出自芈姓,啧啧,又是王族姓氏。大家都知道芈姓是楚国王姓,其中呢有芈姓熊氏,而楚国的第一位君主,就是熊绎。后来战乱被灭国后,熊姓改姓避难,把四点水去掉了,成了能姓,流传至今。所以,熊姓和出自芈姓的能姓,是一家人。扬中有姓能的吗?记得告诉小编~
▲熊绎雕像
?暨(jì)这个字常见,但是好像不常用,似乎只有在“XXX活动暨XXX开学典礼”这样的横幅上才能看到。其实这个字作为姓氏是很牛叉的。
暨姓是彭祖的后裔。你不会不知道彭祖是谁吧?活了多岁,从尧舜时期,一直活到商朝,是人们心中的长寿神仙。因为他的后代有的被封在暨(今天的江苏省江阴县东莫乡城或常熟),他的后代子孙于是就以封地暨为姓,形成暨姓。
看来我大扬中有暨姓也不奇怪,毕竟不管是江阴还是常熟,都离我们不远嘛。
?秋相较于非常罕见的戌姓,秋姓也是异常稀少和珍贵,全国姓秋的人口只有两万两千八百余人,我大扬中居然有哇!
秋姓的来源很多,其中最为尊贵的,就是源自子姓。子姓为黄帝后裔的一支。我们比较熟悉的秋姓名人,大概就是秋瑾。而离我大扬中最近的秋姓名人,是丹阳人秋浦,现代民族学专家,中国民族学会前会长。不知道扬中秋姓的朋友,会不会是和秋浦有些关系呢?
▲秋浦先生
不知不觉又洋洋洒洒几千字了,看来小编打算两期讲完的计划实现不了了哇~
那这期我们就以两个复姓作为结尾吧。
?欧阳欧阳是汉族复姓之首,也就是汉族复姓当中最多的。虽然这个姓我们很常见到,但是在扬中,这个姓是屈指可数的。
欧阳姓最早可追溯到夏朝。越王勾践的祖先出自姒(sì)姓,姒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其他七个古姓氏,聪明的你们看了小编的整理,应该能猜出来扬中有哪些吧)。
算了,还是小编来告诉你们,姬、姜、姚、嬴、姒、妘、妫、姞。另一说:姬、姜、姚、嬴、姒、妘、妫、妊。而我大扬中的罕见姓氏,主要就出自姬、嬴、姜。
公元前年(距今年)即位的夏少康的庶子封于会稽,到了越王无疆,被楚所灭,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他的子孙因而姓“欧”或“欧阳”。
小编要告诉姓欧阳的朋友,欧阳这个姓,起源只有一个,也就是说,只要是姓欧阳的,就是同一支,正正宗宗的一家人,族谱可以完善起来了哈~至于欧姓呢,如果是出自姒姓的欧姓,和欧阳也是同宗的哈。
?司马司马在扬中是小姓,还不到罕见姓的地步,证明人丁还是挺兴旺的。小编就有同学姓司马,平时喊起来很是威风。
司马姓的起源比较多,每一个起源都很牛叉。
其中,官职名得姓始祖为西周掌管军事大权的大臣程伯休父,官至司马,他的后人分为两支,分别以司马和程为姓氏,同宗同源。
而芈姓起源,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该支司马氏与芈姓、熊氏是同宗同源,也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所以前面提到的能姓,也与该支同宗同源。
起源于姬姓的,得姓始祖为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韩厥的后代分两支,司马和韩氏两支同宗同源。
出自姬姓的,还有一支是姬姓许氏、郝氏的改姓,得姓始祖为许穆之、郝惔之,许郝二人,是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的流民首领,后分别改名为司马飞龙、司马康之,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他们的后代姬族人便以司马为姓,相传至今。
起源于子姓的,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孔父嘉的后代分两支,司马和孔氏两支同宗同源。
起源于改姓的,出自东晋王朝大司马王导,属于避难改姓为氏。王导,琅砑临沂人(今山东临沂),出身名门望族,是一个非常老练的政治家,也是东晋王朝的实际创造者。
扬中姓司马的朋友,赶快回去翻翻族谱,问问长辈,找找资料,看看你属于哪一支。
小编举个例子,我们熟悉的历史人物司马懿,他就是程伯休父后代中的那支司马氏。
▲老版《三国演义》中魏宗万饰演的司马懿
回顾上期,其实我们扬中似乎总共只有三个复姓,呼延、欧阳、司马,呼延小编已经找到了,司马是小编同学,就差个欧阳了,我觉着吧,这三个复姓的朋友可以约着一起烤串喝酒啥的了。
好啦,这期篇幅实在不够小编讲完了,咱们下期再见。
别忘了,身边有特别姓氏的扬中人,一定要提供给小编哦~
-END-
文字
云舒兰资料图片
网络
编辑
余稚制作
云舒兰小编白淀疯北京什么医院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ulanzx.com/slsgr/990.html